申博这条路啊
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我还在为要不要读博纠结得睡不着觉。说实话,读博这件事就像是在迷雾中行走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踩到什么。但走着走着,雾就散了。
我有个朋友小王,去年成功申请到了心仪的博士项目。他说准备申请材料那会儿,整个人都快魔怔了。每天对着电脑改研究计划,连做梦都在和导师讨论课题。不过现在回头看,那些煎熬都值得。
找到内心的声音
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读博,其实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自己无数遍。有天深夜,我在实验室盯着显微镜,突然就想明白了——不是因为大家都在申,也不是为了逃避就业,而是真的对某个领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。
就像小时候拆收音机,明明装不回去还要拆,就是想知道里面到底什么样。做研究也是这个理儿,总想掀开知识的盖子看看里面藏着什么。
准备阶段那些事儿
选导师这事儿特别有意思。我当初发了二十多封邮件,有的导师回复得特别快,有的石沉大海。最感动的是有位教授凌晨三点回邮件,说刚开完组会,还认真给我提了建议。
写研究计划那阵子,我经常在图书馆待到闭馆。保安大叔都认识我了,有天还给我带了自家做的韭菜盒子。现在想想,那段日子虽然辛苦,但特别充实。
材料的艺术
个人陈述不是简历的扩写版,得让老师看到你的思考和热情。我记得写废了十几稿,最后定稿的那版是在咖啡馆写的,旁边坐着个一直在背单词的高中生,那种学习的氛围突然就启发了我。
推荐信要找真正了解你的老师。我找的是带我做项目的导师,他连我实验失败时怎么调整细节都写进去了,特别真实。
面试这道坎
第一次面试前,我对着镜子练了整整一个星期。结果真到面试那天,反而没那么紧张了。老师们都很和善,就像在聊天一样。有个教授还和我讨论起最近看的一本书,完全超出了准备的范围。
面试最重要的是做自己。装出来的样子维持不了多久,而且老师们都是过来人,一眼就能看穿。
等待的日子
等offer的那段时间特别煎熬。我每天要刷十几次邮箱,手机一响就心跳加速。后来索性去学了烘焙,专注做蛋糕的时候反而没那么焦虑了。
收到录取邮件那天,我正在烤曲奇。看到邮件愣了好几秒,然后继续给曲奇挤花边。但那个下午的曲奇特别甜,真的。
新的开始
现在坐在实验室写这些,窗外梧桐树的叶子都快掉光了。读博这条路确实不容易,但特别值得。就像爬山,虽然累,但登顶时看到的风景,是山下的人永远想象不到的。
如果你也在考虑申博,别怕迷茫,别怕犯错。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,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。路上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人,看见不一样的风景。这不就是成长最迷人的地方吗?
对了,上次那个保安大叔听说我申博成功,特意送了我一本笔记本。扉页上写着:知识的道路没有尽头,但每一步都算数。我想把这句话也送给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。